一部电影的制作成本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拍摄(剧本、演员、场地和道具等费用)、后期制作(剪辑、特效等费用)和营销(公关、宣传等费用)。一般来说,很少制片方会披露电影的全部成本,一方面是由于商业保密,另一方面也和成本难以完全统计有关。毕竟除了拍摄和后期制作成本相对可控之外,还有像营销宣传这样难以控制的成本。比如《复仇者联盟》第一部,漫威公司公布的制作成本为2.2亿美元,但是由于当时还没有形成大IP,该公司花了不少钱进行营销宣传(大约1亿美元)。
其实根据每部电影的性质不同,电影各项支出分布也有所差别。下文我们将从电影总成本、电影制作阶段成本及电影营销成本三方面来了解下影视制作上如何花钱。电影的成本不仅包括导演,编剧,摄像,演员,场景,拍摄,后期,食宿行等的费用,而且包括市场营销及宣传的费用,通常市场营销及宣传费用等于拍摄费用或1/2的拍摄费用。每部电影根据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小成本电影,中型制作电影,和大制作电影。
电影的宣传渠道有很多,比如发布会、路演、传统媒体、新媒体等等。在我们国内,很多发行方为了节约宣传成本,往往会让演员到各大综艺节目中宣传,以出场费抵消宣传费。
电影投资宣发费和发行代理费怎么算?
什么是宣发费?就是宣传这部影片所产生的具体花销,一般占电影总成本的15%~30%,比如成本5亿,宣发费就会占到0.75亿~1.5亿。
什么是发行代理费?发行公司在这部电影中所获取的票房分账,一般不超过分账票房的15%,比如票房是10亿,片方分账一般占38%(3.8亿),那发行代理费就是3.8亿*15%=0.57亿。
实际分账怎么算呢?简单的方法,在猫眼专业版APP查找某部电影,点进去里面有个“片方分账”,一般在38%左右,在这个片方分账数值上先后减去15%~30%宣发费和15%的发行代理费,剩下的部分就是院线部分投资者可分到的票房,再加上后续产生的网络版权收益,海外版权收益等加起来就是我们投这部电影可分的收益,再乘以个人投资占比,就是最后可以拿到的钱(含本金)
所以投资一部电影,票房要达到电影成本3倍以上才能回本,如果宣发费高,可能需要3.5倍到4倍才能回本,这是一个粗略的算法,具体还是要以合同上说明为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