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腭帆提肌——实现“发音时腭咽闭合”的重要结构
目前已经确认:
腭帆张肌在腭咽功能发挥时并不具功能。
腭咽肌在软腭下降时发挥功能作用,但其运动并不连续,且同所发元音相关。
舌腭肌的运动同舌体运动更加相关,同软腭运动关联并不显著。
咽上缩肌和腭帆提肌是公认的两种既同软腭相关,同时又在发音时腭咽功能实现中发挥作用的肌肉。此外,腭帆提肌的运动同软腭高度变化一致。
目前,有间接证据表明悬雍垂肌在腭咽功能发挥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就是腭裂手术时,需要重点解剖腭帆提肌、重建提肌吊环的原因!
关键词:不同发音,不同腭咽变化
肌肉组织的运动程度和腭咽闭合实现的程度同音色及发音内容密切相关。
发音时软腭长度在腭咽闭合部位增加,其后部这一变化更为明显。软腭上抬在男性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软腭移动最为显著的位置为其中后1/3处。
有趣的是:
在发高元音时,软腭上抬及鼻咽侧壁移动在发音时均更加显著。这一现象同口咽侧壁的运动正好相反。在发擦音时,咽壁运动最为显著,其次是高元音,而在发低元音是咽壁运动最不明显。
腭咽功能变化在发非鼻音的元音时最为显著,其次是发带鼻音的辅音。咽侧壁的运动程度和软腭运动程度变化基本同步,且两者直接高度相关。
这就是鼻咽纤维镜检查时,需要在不同发音下综合诊断腭咽闭合功能的原因!
关键词:腭咽闭合不仅有肌肉,还有咽部...
腭在腭咽闭合过程中是一重要环节,但其并非是决定因素,尤其是软腭,仅是腭咽功能正常发挥过程中的环节之一,咽部其他结构的大小和形态变异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一过程。
咽腔的高度和宽度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就如同个体之间的身高,体重和头围各不相同一样。
腺样体的大小非常重要,因其位于儿童腭咽闭合平面。事实上,对于至少6岁之前的儿童而言,腭咽闭合实际上是软腭-腺样体的闭合。腺样体大小在不同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在腺样体增大的情况下,软腭所需运动相应减少。虽然腺样体对正常发音非常重要,扁桃体的作用却并不明确。
鼻咽腔容积是另一影响腭咽功能的重要因素。颅底角异常圆钝可能会导致鼻咽腔容积增大。许多临床医师在解读头颈部侧位影像时会将鼻咽腔容积增大理解成“咽部加深”。此外,由于在咽腔容积增大的情况下腭部会显得相对较小,一些临床医师还会将此解读成“先天性腭部短小”。鼻咽腔深度的影像学评估可利用标准化测量方法在头颅侧位片上进行。
两种方法(内镜检查或头影测量)目前均不是描述个体咽部解剖形态的最佳方法。但不同方法所得到的信息均是对完整诊断的补充。
腭裂术后患儿需要持续关注腺样体变化,患者需要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的原因!
关键词:腭咽闭合不仅有肌肉,还有鼻咽部骨性结构...
腭咽闭合不仅取决于软腭及其相关肌肉组织感觉运动上的协调,鼻咽部骨性结构的尺径外形对其也有影响。鼻咽部的尺寸和外形至少部分取决于邻近骨组织的解剖结构,如上颌骨,颅底和脊柱。
目前已经明确先天性腭咽闭合不全(velopharyngeal incompetence,CVPI)患者,无论其伴发何种类型颈椎异常,其骨性鼻咽腔深度(硬腭和咽后壁之间的距离)较之于无颈椎异常的CVPI患者均会出现加深。
寰椎前结节和颈椎上部结构对于实现良好的腭咽闭合和语音功能发挥至关重要。事实上,覆盖上部颈椎并构成咽后壁的肌筋膜其厚度仅2-5mm,但对实现良好的椎体外形进而实现腭咽闭合影响深远。
颈椎上部结构对鼻咽尺寸和形状的影响可进一步影响腭咽闭合。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相当数量的先天性颅面部缺陷患者伴有腭咽功能不全,其颈椎上部结构异常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这就是腭裂患者正颌术前术后(上颌骨发生移位)需求评估腭咽功能,有些患者需要进行更多检查的原因!
关键词:腭咽闭合不仅有肌肉,还有扁桃体...
腭扁桃体在医学文献中已被证实可在多种情况下改变鼻腔共振模式。
腭扁桃体位于口腔后部。常在口腔检查时对扁桃体大小进行评估。临床医生在评估腭扁桃体大小时结合其距离口腔后壁中线的位置使用分度的方法。使用这一评判方法的不足在于默认扁桃体的增大是向中线方向。
事实上,腭扁桃体常可向后增大进入咽腔气道,向下增大进入下咽部或向上增大进入鼻咽腔。如果扁桃体进入咽部,可能会干扰软腭上抬或咽侧壁的运动,导致VPI。
对腭裂患者而言,这一情况可增加诊断难度。因为VPI在腭裂患者中较常见,当出现鼻音过重或听觉上的鼻腔气流不足可误导临床医师认为患者腭部存在解剖异常,从而推荐其接受相关外科治疗。
但如果这一问题是由扁桃体肿大引起,咽部手术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扁桃体是咽壁瓣手术后导致阻塞性呼吸暂停的重要原因,因为其位于咽壁瓣水平之下,可能减少口咽容积,而咽壁瓣则对鼻腔气道产生影响。
对部分病例而言,扁桃体摘除即可解决VPI问题,这种情况多见于扁桃体是限制腭咽闭合结构运动的始发因素。
这就是腭裂言语语言治疗师需要经常与外科医生、耳鼻喉科医生共同讨论病例的原因!
本推文内容来自于《Cleft Lip and Palat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唇腭裂诊断与治疗》第三版(2013)相关章节的整理。
原著者Berkowitz医生,正畸专业,是迈阿密大学医学院南佛罗里达颅颌面异常研究中心儿科和外科部临床教授,同时也是诺瓦东南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牙医学院正畸学系兼职临床教授。
《唇腭裂诊断与治疗》是全世界医务工作者公认的权威专著,自出版以来,一直以其浩瀚的内容,流畅的文笔和精美的装帧在全球享有盛誉。并以论述严谨、系统,尤其是对病理、生理等科学原理的深刻阐述而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被奉为唇腭裂学科的经典著作。
该书由我院(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唇腭裂治疗团队正畸医生侯玉霞教授牵头联合国内多家兄弟单位翻译,书中腭裂语音相关部分(6章)的翻译、审核由思维主编负责。译著即将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End——
主编简介
目前参与发表论文20篇,其中腭裂语音方向以第一作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8篇;SCI1篇;专利2项;西安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主持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Sinocleft(中国唇腭裂诊治联盟)多中心课题1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