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Keep up to date with the latest news

网络红人

“网红”重定向至此。关于其他用法,请见“网红 (消歧义)”。

关于媒体活跃用户向基层媒体受众阐释媒体信息或内容含义之社会现象,请见“意见领袖”。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网路红人(英语:Internet celebrity),又称为网路名人、网路明星、网路偶像,简称网红(influencer、Key Opinion Leader, KOL),是指因网路而出名的人物,或者是透过经营社群网站或影音网站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物。互联网使得人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观众接触,并因此在一至数个虚拟社群中累积知名度并获得名声[1]。网路红人因此而声名大噪的现象称为网路爆红。

成名过程[编辑]

网路上有许多人编写线上日志或是网志。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他们会以匿名的方式进行创作或是专注在特定议题上。但是如果该作者发展出了独特的个性,他们会因此或其创作内容而获得名声[2]。

发展较成熟的网红会在社群平台或影音网站上定期发表文章、照片、影片、音乐等各式作品,并累积自己的观众或粉丝,且以此为业。他们也许会有自己的工作室、员工、经纪公司,有的甚至会有自己的品牌或是产品。网红的收入来源来自影音平台支付的广告费、企业的商业合作、销售自己的产品等。

在某些案例中,人们也可能因为引起疯狂传播的单一事件或是影片而成名。因网路让影片、新闻文章和笑话可以快速传播,依照其扩散范围和速度来看,该内容有可能被外界视为“网路爆红”,并且任何与之相关的人物可能因此获得曝光机会。Helen Lee Foon

自我品牌[编辑]

自我品牌,也称为个人品牌,描述了为商业利益或社会/文化资本所发展形成的公共形象。寻求个人名望和为了销售产品的人利用了当今社交媒体的兴起。Instagram,Snapchat,YouTube和VSCO等平台是在媒体主播试图建立追随者的最常见的社交媒体管道。有时可以通过建模,艺术,幽默,播客等媒体形式获得名声。市场行销专家得出结论:“人们不再需要熟悉复杂的编码语言或其他技术来构建网站,因为几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个人电脑或电话立即将文本,图片和影片上传到网站。网络无处不在,网络已成为个人品牌的完美平台。[来源请求]

发展状况[编辑]

相较传统娱乐圈,由于网路相对较无特定门槛、既定标准或固定模式,不同于以往透过主流媒体曝光之艺人,素人和奇人异士,也可以经由特定议题、流行时事、个人风格特色以及人为刻意炒作等方式爆红,获得社会大众及主流媒体关注,进而有机会扩大支持群众、获得商业利益与业配合作,成为媒体娱乐人士,发展成功者亦可能获取不下于传统娱乐圈主流艺人明星之相当商业报酬和利润[3]。

部分人士亦有使用各种不寻常的方式以尝试获得点阅率、点击率、按赞数、频道订阅人数或是赞助等收益[4][5]。

类型[编辑]

根据他们的名气,网络名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接触他们的观众,如:社群媒体的网红、粉丝专页、各种文字部落客、各种影像部落客、UP主、直播主等形式。数百万人撰写在线期刊或博客,但大多数人未能成为网络名人或KOL。在许多情况下,这些作品不会有大量的观众,可能适用于小型受益群体。如果创作者可以发展出独特的个性,那么他们会比他们的作品更有名气。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通过单一事件或病毒式视频而声名鹊起。互联网允许视频,新闻文章和笑话迅速传播。根据其覆盖范围,内容可能成为“互联网潮流”。例如:Zach Anner,一位来自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喜剧演员,在向奥普拉温弗瑞的“寻找下一个电视明星”比赛提交视频后,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YouTuber[编辑]

YouTube已经成为推出互联网名人的最大平台之一。YouTube允许个人用户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供全世界观看。这项活动被称为视频博客,无论主播们制作的视频类型和类型如何,他们都创造了一个可以从更多观看数量和更高人气中获得收入的行业。一个很好的例子是YouTuber游戏主播PewDiePie,他在YouTube上直播游戏画面,截止到2019年9月,他们拥有约1亿订户。这使他成为最大的YouTube个人用户。

YouTube每分钟有300小时的视频内容在上传,每天观看50亿个视频[6]。个人用户正在创建视频并将其上传到YouTube等社交媒体平台,以换取收入。Variety在2014年8月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YouTube明星在美国青少年中比主流名人更受欢迎[7]。广告商为了吸引那些不看普通电视和电影的青少年和千禧一代,开始联系互联网名人。 YouTube现在每月有15亿活跃用户,许多YouTubers拥有数百万用户[7]。

与过去的传统名人相比,YouTube明星对千禧一代的影响力似乎更大。这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多数千禧一代不看电视。他们更喜欢使用可以从移动设备访问的平台。 70%的订阅者表示YouTube主播会改变并塑造流行文化,其中60%的人表示他们会根据他们最喜欢的YouTube主播的推荐购买商品,而不是电视或电影明星[8]。

微名人[编辑]

微名人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一小群用户中著名的人。微名人经常将自己表现为公众人物。微观名人的概念最初是由Theresa Senft在其2008年的发表的书《Camgirls:社会网络时代的名人和社区》中提出的[9]。根据Senft的说法,微观名人“最好被理解为一种新的在线表现方式,它涉及人们通过视频,博客和社交网站等技术在网络上扩大其受欢迎程度”。多年来研究微名人的其他人包括Crystal Abidin、Anne Jerslev、Alice Marwick、Tobias Raun等。根据Raun的说法,微观名人是“一种几乎完全与互联网相连的身份形式,是人们在网上表达,创造和分享自己身份的过程的特征”[10]。Senft和Marwick还指出,微观名人与更多与好莱坞明星相关的传统名人形式不同,因为微观名人的受欢迎程度通常与他/她的观众直接相关,观众期望获得一定程度的真实性和透明度[11]。“互联网使群众能够从传统媒体中夺取名声,通过点击鼠标创造微名人。”

相关条目[编辑]

网路爆红事物

网路爆红列表

直播电商

YouTube名人列表(英语:List of YouTube personalities)

Usenet名人(英语:Usenet celebrity)

KOL

参考资料[编辑]

^ Anne Hammock. The new fame: Internet celebrity. CNN. 2008-05-01 [2014-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

^ Jason R. R. Rich. 9. Become Famous as a Blogger. Blogging for Fame and Fortune. 2009. ISBN 978-1-59918-342-8.

^ 无名小卒变身知名网红“面瘫黑人哥”不到一年身价破千万,台湾达人秀TTshow,2021-08-10

^ 小模穿透明睡衣玩过头 “露美乳8秒”遭截图疯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壹周刊 (台湾),2018-05-10

^ 高中男女为直播人气玩3P 妹子娇喊:跟槌子一样好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壹周刊 (台湾),2018-06-26

^ 36 Mind Blowing YouTube Facts, Figures and Statistics – 2017 (re-post). Videonitch. 2017-12-13 [201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美国英语).

^ 7.0 7.1 The end of Hollywood and the rise of social media celebrities. VentureBeat. 2015-03-13 [201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美国英语).

^ Arnold, Andrew. Why YouTube Stars Influence Millennials More Than Traditional Celebrities. 201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4).

^ Instagram micro-celebrities.. Marketing Weekly News. 2018-05-05: 149 [2019-09-18]. ISSN 1944-2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5).

^ Raun, Tobias. Capitalizing intimacy. Convergen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 New Media Technologies. 2018-01-10, 24 (1): 99–113 [2019-09-18]. ISSN 1354-8565. doi:10.1177/13548565177369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3) (美国英语).

^ Senft, Theresa (Terri). Camgirls: Celebrity and Community in the Age of Social Networks. [201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英语).

外部链接[编辑]

"Internet Fame Is Cruel Mistress for a Dancer of the Numa Num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The New York Times

"The Flip Side of Internet Fam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Newsweek

"Rise of an Internet Star - Parlaying YouTube Fame Into Big Business" at ReadWriteWeb

"Internet Famous: Julia Allison and the Secrets of Self-Promo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Wired

"The new fame: Internet celebr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CNN

"The Microfame Gam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New York

查论编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帐号和内容帐号

关注人数最多的新浪微博帐号

关注人数最多的Twitter帐号

关注人数最多的Facebook页面

关注人数最多的Instagram帐号

关注人数最多的抖音帐号

关注人数最多的TikTok帐号

关注人数最多的Twitch频道

订阅人数最多的YouTube频道

订阅人数最多的vTuber频道

观看次数最多的YouTube频道

粉丝数最多的哔哩哔哩UP主

内容

最受喜欢的Instagram帖子

点赞数最多的推文

转推次数最多的推文

发布后24小时内观看次数最多的网络视频

预告片

最受喜欢的YouTube视频

最不受喜欢的YouTube视频

观看次数最多的YouTube影片

观看次数最多的YouTube音乐影片列表(华语、粤语、韩国、日本)

华语地区观看次数达成1亿最快的YouTube影片